“城市文化与青年视野”-木雕组《一生所爱》

2019/04/24

经过为期三周的江岸区2016年“城市文化与青年视野”大学生探访活动,湖北美术学院13级数字媒体学生黄奥小组创作出影片:木雕之《一生所爱》 以下是他的小组作品叙述:

第一次去到邓老师家里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想象中的木雕传承人的工作室应该是很大的,而不是我看到的眼前不足15平米小房间。老人很热情,一开口就知道老人受过好的教育。

邓老师和老伴住在一起,老伴年轻的时候是学装潢设计的,写的一手好字。第一眼见到邓老师你完全不会想到站在你眼前的这位老人已经有78岁高龄,依旧充满活力,更不会想到虽已78岁却仍然坚持创作,坚持着自己一生热爱的木雕。邓老师领着我们看她过去的作品,你也完全不会想象得到这些木雕工艺完全出自这位老人的手。

邓老师腿脚不方便,房子是政府在80年代分给她的,因为住在八楼,每周只下楼2次。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给了木雕。每次聊起木雕,邓老师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20岁不到就放弃了湖北大学的学习生涯进了木雕厂拜师学艺,一直到如今78岁仍然坚持着,当我们问到她说有没有想过放弃。她说“不想放弃,他给我带来乐趣,快乐。我觉得我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人,我的快乐别人尝不到,我觉得我的快乐是美轮美奂的,好似神仙一样的。”

邓老师家门口有很多木头,都是她的徒弟给她拿上来的,门口种了很多盆栽,长得都很好。我们第二次去的时候由于时间问题错过了她的徒弟来拜访,未见到面,邓老师每每说到自己的徒弟,声音高八度,满满的幸福感。给我们介绍她徒弟的成就,自豪的无以言表。

老师的左手有一根手指已经变形了,现在年纪大了,雕久了手也痛。“老伴说,你这么大年纪了,那你就休息吧我说不行,我还是要雕一些小东西,过去雕大东西,很大,心也大,东西也大,现在呢,当然啦,年龄是发展的规律,不能抗拒的,身体也是不能抗拒的,所以就雕小东西。”

邓老师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被对艺术的坚持感动。所谓匠心独运我找不到更好的诠释了,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拍摄项目,而我觉得更多的不在于木雕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