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学院DM@CC——2015武汉数字媒体艺术邀请展在武汉美术馆举办

2015/09/18

新闻网讯由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与武汉美术馆联合主办,动画学院袁晓舫担任学术主持的《DM@CC--2015武汉数字媒体艺术邀请展》于2015年9月11日至10月7日在武汉美术管3、6、7号展厅展出。本次参展有我校动画学院教师16位,以及其他各系老师及校友。此次展览几乎囊括了武汉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媒体艺术家,同时也是武汉美术馆首次自主策划的数字媒体艺术展。我校徐勇民院长、党委委员刘茂平,动画学院院长胡朝阳、党总支书记刘红、副院长仇修及多位系、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动画学院教师孙炜炜和学生进行了现场表演,近60名学生前去观展。

DM@CC是Digital media art&Chinese culture的缩写,意为“数字媒体艺术与中国文化”,而字母A变体为@,一方面是希望用“艺术”去连接“数字媒体”与“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这个在数字时代具有特定涵义的符号以“数字媒体”去表达“中国文化”的这种互动关系。展览旨在以数字媒体艺术的方式阐释当下的艺术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身份问题。此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有(按姓氏笔画排序)王雯、王晓新、王静伟、叶佑天、刘纹羊、汤孟元、李郁+刘波、肖般若、汪昊、张瑱、张彦峰、陈抱阳、林国辉、周菲、周罡、郑达+林欣、炭波组合、祝虹、袁全+周禹、袁小山、黄朝斌、梅健、曾华、路昌步、简小敏、詹蕤、蔡凯、蔡鹏+陶陶、魏源等。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与数字科技高度融合的交叉领域,其范围涵盖了数字摄影、数字运动影像、数字互动装置、互动影像、数字音乐、虚拟现实等多种门类与方式,是发端于上世纪末的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途径,并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之一。这种艺术方式在先锋艺术运动时期成为了艺术家们突破传统绘画形式与静态画面的局限,转而追求视觉、听觉、空间、时间等多方位融合共通的艺术实验方式。而这种艺术方式迅速渗透到当代艺术中,今天,技术、媒介已经不再是艺术表达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艺术媒介自身的实验性也就不再重要,那么用这种媒介去表达什么成为当下最需要探讨的话题。

策展人梅繁介绍,艺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元素、材料及观念内涵,传递思想所运用的手段、方法和途径都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背景下的艺术家的作品之差异不仅体现在精神内核上,也体现在表达形式上。对于前者无需多言,而对于后者,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特定范畴之内,载体和技术本身在我国并无传统,因此,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世界语境下应当且能够扮演什么角色便成了颇为有味的话题。她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来自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和社会环境的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观念是否应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艺术是否还需要呈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对于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来说,是否应该树立起特有的身份标识?”因此,本次展览希望艺术家们用数字媒体作品来表达对于以上问题的看法,尝试以“中国文化”作为切入点,阐明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态度。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广大师生可前往武汉美术馆3、6、7号展厅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