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张薇 摄影:石林、张贺然)2014年3月27日晚上19点,来自比利时著名的音乐家、艺术家Eric Bribosia在湖北美术学院A12教学楼115教室做了一场关于“声音艺术”的讲座,题为《声音新维度:声音艺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聆听方式》。Eric以精彩的现场极简表演和声音艺术作品,让在场的湖美师生来了一趟声音的旅行。讲座由动画学院教师孙炜炜主持,全院各系部分师生一同聆听了一场听觉盛宴。 Eric Bribosia是学钢琴出身,18岁接触爵士,对西方传统音乐的厌倦以及老师的影响,使他慢慢接触声音艺术。毕业后,他凭借丰富的乐队经验,在电影、剧场、舞蹈等领域做了许多艺术作品。他的音乐不断在尝试和跨越疆界,从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一个个音符里,而是将自己放置在更大的声音空间。与其说他是音乐家和艺术家,更不如称他为声音艺术家。
声音艺术很难被定义,它是各种媒介的跨界结合,是各种元素的组合。Eric以自身的声音体验和一些艺术家的声音艺术作品为我们呈现了声音艺术的历史。声音艺术的多样性和随意性,正体现了不同声音艺术不同时代的走向。
Eric先以约翰凯奇的作品4分33秒入手,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声音窗口,日常声音被纳入到创作中来,让观众有更多的主动性,体现了当代艺术阶段的音乐哲学观念:“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随后又介绍了机遇音乐,即音乐不取决于音乐家,而是机遇。艺术家不再是声音艺术的表演者。在声音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旧的音乐习惯慢慢被剔除,新的声音艺术观念被接受,噪音艺术也随即产生。Eric同时也提到了具象音乐和抽象音乐,以及声音装置等概念,让我们了解到声音已经慢慢从传统音乐概念中解放出来。声音艺术不再是艺术家个人的演奏,观众也可以参与进来,甚至进行创作;声音艺术也和空间艺术密不可分。还有另一种较新的声音艺术类型,他把它称作“隐藏的声音”,是艺术家、甚至是观众利用最新科技对平时听不到的声音的探索。
讲座结束后,孙老师代表湖北美院师生对音乐艺术家Eric Bribosia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在场的观众也都抱有热烈的掌声,感谢Eric给湖北美院带来新的艺术活力。声音艺术的新维度,是精神和感官新的探索,是心灵聆听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