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艺术”课程表演扣人心弦 第二届“声体影力”指日可待

2014/03/17

(新闻网讯:吴玥)2013年6月,动画学院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前卫教学实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几位教师组织学生们完成了一场集合互动影像艺术、肢体剧场、声音艺术/音乐和装置艺术的综合媒体剧场“声体影力”,最终在校体育馆演出,获得了领导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4年的新学期,动画学院打算再接再厉,再次推出第二届的媒体剧场,今年还将有艺术展、声音/音乐演出、影像展映等一系列的平行活动,并将从校内走向社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媒体艺术节。

为筹办今年的活动,影像媒体专业开创性地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全媒体艺术”,即教授从肢体到声音、影像、空间的全方位的、跨界的、综合的媒体艺术,并结合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实践工作坊,使学生们能提高综合素质、接触国际前沿。

今年的“全媒体艺术”课程针对全体大三影像媒体专业的学生,由三位教师孙炜炜、王晓新、刘纹羊教授,以分组、按主题进行全媒体创作的方式开展。

在两周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作为第一个成果汇报,11级媒体3班和6班于3月7日在动画学院209教室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媒体剧场表演,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与现场参与。这个表演的主题是“身体的记忆”,要求学生挖掘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身体中留下的点滴体验,并以各种媒体来表现。两个班分成了表演、声音、影像、空间、工作、宣传这六组人员,共同协力完成了这次演出。

演出的教室被空间组的同学布置成了一个“异次元空间”,满天覆盖的塑料薄膜使空间高度降低为两米左右。观众从狭长的走廊一进去,立刻就感受到了这是一个非现实的压抑空间。演出开始时,表演者们分为了六组,同时在教室的各处进行表演。同时,人类胚胎成形过程的影像被投射在整个空间里,也时不时照在表演者身上,仿佛是在影射每个人的身体变化都身不由己。这种影像和人身体的交合,让人在斑驳的光影中更容易和表演者一起体验,也使场景显得更将丰富。最早的排练是没有影像和空间设计的,经过孙老师的指导,逐渐加入了丰富的灯光和视频投影,以及将空间组制造的“天空”融入了表演,使作品显得更加完整,意义更加丰富。

每组的表演都与他们自己的童年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紫薇躺在地上,用粉笔在地上沿着自己的身体描画轮廓,然后拿着喇叭,嘴里反复念着许多的数字,这些都是她以前上学时的考试分数。她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她对于分数和规则的抗拒。张良煊和蔡梦圆则是将头发和身体背靠背绑在一起,然后两人向相反的方向不断挣扎、撕扯,表达人格的分裂,观众都默默地在心里体会着切身的纠结。卢怡梦将自己泡在水桶里,一边回忆着以前另她难以忍受的经历,一边感受水这种物质带给她被保护感、同时也有不安感。观众似乎也跟着表演者浸在水里,不能呼吸。伴着轻微的哭声,观众的视线又被带到另一个方向,吴海珠将一块长桌板压在自己的身上,像是在躲藏、又好像想出来,压抑的感受让她在投入的表演中哭出声来,声音组的同学在一旁也跟着放声大哭,带给观众很强烈的冲击。付翻欢贴着教室的柜子,头戴代表着他以前老师头像的面具,用粉笔在柜子上写着自己的名字,表现他以前上学时被老师点名的经历。观众在静静的观看中,貌似也有那么一丝回到了自己以前的时光,慢慢将以前的回忆拼凑起来......毛广田用眼睛的注视行为与观众互动,从观众的眼里找到自己,理解自己,以至于当他投入后已难以从中抽离出来。观众也感受到了互动表演给自己带来的不同体验。

当所有的表演都在空间中各自展开的时候,突然,卢怡梦的水桶翻倒在地,她连人带水一起摔在地上,水开始在整个场地弥漫。与此同时声音组手中的一个气球爆炸了,紧接着响起一连串强烈的铜铃,就像招魂的铃声。所有的表演者似乎被唤醒了一样,开始自由表演起来,宋紫薇像脱缰野马一样满场奔跑,在围满了观众的人群中穿梭,其他人都试图去拦截她......这时,观众的心也受到了震撼。当宋紫薇试图拽走卢怡梦时,其他人粗暴地把原本装着卢怡梦的大桶盖在她身上,她最终又挣脱逃出……表演的尾声,在电扇带来的飓风中,众人把头顶上的“天空”——满天的塑料薄膜撕扯下来缠绕在卢怡梦身上,然后将她抬到到板子上,仿佛是永远封存了她的身体,又仿佛是在为她的身体祈祷、超度。整场表演在神秘而神圣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演出结束后,观众都抱以热烈的掌声,表演者和所有工作人员的认真、敬业,使整个演出给予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这次表演只是“全媒体艺术”课程的热身练习,就已经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预计4月底开始的新一届“声体影力”一定会大放异彩!

摄影:胡亚楠、蒲映兆、谢西河、万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