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动画学院的声音——“自媒体”学习社成长记

2012/11/07

来自动画学院的声音

——“自媒体”学习社成长记

策划此次《邂逅点滴生活——何海飘个人展》是“自媒体”学习社(we media)成立以来,在全院师生面前的首次亮相。它凝聚地是我们动画学院一群有激情更有行动力的年轻学生的集体理想。自媒体学习社的成立,宣告了一个以动画学院为创作阵地,以动画及多种数字媒体为创作手段,以年轻势力为核心的新队伍的诞生。自媒体学习社,将以系列展览的方式,结合不定期的动漫交流和讨论会,发展壮大为一个以动画创作为终极理想的集体。它将在漫漫地成长过程中,由少数人扩展到多数人,由有形的团体演变为无形地更广泛的动画力量。

“自媒体”命名的来由:“自媒体”(we media)最早在2002年提出,区别于传统的新闻话语权。此次学习社的命名,其一,取“自媒体”自由发布之意,自拟展示主题,自主展示气氛。其二,以现场展示带动网络发布,利用更平民和更开放的网络空间,转述我们的展示成果。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无数地“一”变成了多,变成了“we”。

“自媒体”展览的初衷:将作品作成展览,最初的想法源于对动画学院教学现实诸多方面的思考:方兴未艾的动画产业亟需动漫人才的输出,我们作为培养学术型动漫人才的专业学府该做些什么?在面对一群怀揣着动画热情走进动画学院的90后学生,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该如何将个人化的兴趣转换为为动漫事业孜孜不倦努力奋斗的集体向心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愿意为中国的动画崛起之路奋斗终身的年轻动力?“自媒体”学习社的成立,旨在搭建交流的平台,实现由“一个人画”到“一小撮人画”到“一大群人画”的动漫艺术影响力。我们相信作品的蝴蝶效应会在展期间内随时发生,一幅打动观者的作品,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创作人生,并在关键时刻影响他的决定。

“自媒体”团队的成立:广义的“自媒体”学习社是一个开放的集体,在这里年轻的学生们可以畅谈对动画的思考。包括对日式动画的追捧,对欧美动画的痴迷,对欧陆动画的向往。狭义的“自媒体”团队,吸收的是一群有服务意识,有资源共享理念,有团队协作意识的年轻人。我们长期招募愿意加入我们的在校学生。在这个有形的团队里,我们以展览为由,以讨论会为由,以实习活动为由,打破常规的寝室文化、班级文化和年级惯性,有共同创作需求的人走到一起,彼此熟悉,为同一个动画理想编织未来。

“自媒体”作品的要求:在图像资源泛滥的时代,我们对于原创的呼声越来越高,数字图像的艺术性,动漫形象的原始创意被抬到了更苛刻的评价体系。我们要求展览的作品是作者的原创意图,不但是展览的要求,更是对如今社会中流行文化产品盗窃成风的反思。原创可以促进我们对动画作为艺术创作手段的深入思考,它可以向上继承传统水墨的气韵生动,沿袭抗战漫画的现实关怀,完善对现实动漫艺术的理解,走出流行于年轻人之中对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简单模仿的怪圈。

“自媒体”活动的流程:从拟定展览方案,分组征集作品和对作品进行重组和编排,到打印出片,入框悬挂并布置展场,结合展品的周边开发,准确无误地迎接展览开幕;同期还包括展览信息的提前发布,后期推广到网络平台,编辑备份文献资料并及时做展览总结。我们深入到动漫文化和创意产业展示的所有细节。参与其中的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并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在不断地接触和学习优秀作品中,不但熟悉了动漫和游戏产业的社会需求,在提高动画艺术鉴赏的同时,对自主经营有切身的体会。

“自媒体”展览的意义:通过此次展览的尝试,我们基本实现了两方面的“收获”:对参与创作者将来创作实践的鞭策意义,和对广大热心动画创作的学生近距离分享同龄人的创作心得的价值。近期何海飘个展的如期顺利举行,给我们带来莫大的信心,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关注我们“自媒体”学习社的系列活动,我们也将更加努力,给更多人带来动漫艺术的视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