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学院“学术指导”模式下的新步伐
(新闻网讯“贺婞子、孑玉)校园中时常会遇到神情散漫的学生,他们步履匆匆,但却没有方向。正如多数学生所言,对现学专业的迷茫实在太多。为什么选择了?对于寒窗苦读12年的学生来说,学一个公认“好就业”“有前途”的专业成为最主要的因素,真正对本专业热爱的人却屈指可数。
对于自2005年成立的动画学院来说,培养动漫和影像媒体的创作型人才,如何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专业的追求;如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拓宽他们的思维与视野成为最主要的工作。动画学院的教学理念在于“寓育人于课堂之中,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在不断的探索教育中,学院结合“三育人”实施教学,但实践效果差强人意。学生们成长在整齐划一的管理与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中,这不仅扼杀了创造力也抑制了个性的发展,成为教育的一大弊端。
没有创造力对于艺术家、设计师来说是致命伤,但在如何激发创造力这个课题中,动画学院结合“教学与管理相脱节”这一现象,于2011年9月份制定了并实施了“学术指导”制度。即专业老师作为“学生专业发展的设计师”他们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在擅长领域的潜力,同时协助辅导员制定专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倾向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专业老师一部分是资深动画及媒体的教师,另一部分为“吸收”了先进思潮,“装备”了高端专业技术的青年老师。动画学院充分发挥每个老师在专业领域的强项,采用教学着重于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启发来正确引导学生成才正是“学术指导”的核心。在专业知识、心理距离、工作环境等诸多优势下,得当的实施方式唤起了学生们的热情与创意。
当然这样的“新”制度,不仅是动画学院全体教职工也是学院的每一位学生的磨合期。我院总结上学期实施“学术指导”制度中各班级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于本学期进一步加强“学术指导”管理,希望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艺术氛围。
在本学期一次有关影像媒体课程的“学术指导”交流会上。从海外归来的刘文洋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与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海外求学经历,交流会中,他有一句话让在场很多学生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在我眼里大家就都是小艺术家”。“创意可以是身边的素材,我们的眼界可以从网上和书上来,看多了,读多了大师的作品,认真思考就会有所领悟。”对于大家专业上的迷茫,学术指导老师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个开阔眼界、寻找兴趣的好机会。之前被动的 “你教我学”使部分学生摸不清方向,急匆匆地蒙头四处乱窜,自从转为主动的“我选你教”后,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整齐划一的班团框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动画学院,你时常感受到师生关系如良师益友,其乐融融大家庭的温暖。专业老师除知识传授外,着重社会潮流、人文思想等方面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除辅导员外,专业老师也可以肩负起学生的人生引导、学业指导、生活教导等职能,将其“学术指导”营造的师生朝夕相处和潜移默化之中完成。
中青报评说道“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都没有生产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宠物小精灵’或是‘巴斯光年’”。作为动画学院的一份子,这更像是肩负历史使命一样义不容辞。期待新的教育模式下,能够出来一批更有激情,更有创意的人才。